亡命之徒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
基本解释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
出处《周书 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亡命之徒的典故
唐朝末年,乐彦桢的儿子乐从训经常与狐朋狗友聚众滋事,他买通都统王铎的歌女,率领一帮亡命之徒杀了王铎的全家,夺取他的金银财宝。乐彦桢任相州刺史时,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滥杀无辜。不久乐彦桢被儿子气死。罗弘信率军消灭了乐从训这批亡命之徒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亡命之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 |
假公济私 |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 |
所作所为 | 明 李贽《答周西岩书》:“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,皆是谁主张乎?” |
金光闪闪 |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闪闪,手中雪刃辉辉。” |
浪费笔墨 | 老舍《多鼠斋杂谈》:“他便也只会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,攻击别人,且自鸣得意。” |
哀而不伤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 |
名重一时 |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 |
目不忍见 |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 |
苦口之药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 |
汗牛充栋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