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字典a>成语词典推之四海而皆准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故事

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成语故事


推之四海而皆准

拼音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
基本解释之:代词,指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

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推之四海而皆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推之四海而皆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
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虽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
颐指气使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
章甫荐履 《文选 贾谊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荐履,渐不可久兮。”
杀鸡取卵 希腊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》: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,从而一下子发大财,结果却一无所得
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光前裕后 明 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无时刻而不系念。”
拔苗助长 郭沫若《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》:“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,叫做‘拔苗助长’。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,反而枯槁了。”
孝子贤孙 元 刘唐卿《降桑椹》:“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,爱的是孝子贤孙。”
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