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文缛节的成语故事

拼音xū wén rù jié
基本解释虚:虚假;缛:繁复,繁琐。虚伪的仪式,繁琐的礼节
出处梁启超《过渡时代论》:“社会既厌三纲压抑、虚文缛节之俗,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,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虚文缛节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虚文缛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金不换 | 京剧《粉妆楼》第六本:“常言道:败子回头金不换。” |
百川归海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 |
暴发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书,咱伺候过多少,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,在咱面上混充老爷!” |
先声夺人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军志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 |
以权谋私 |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 |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|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 |
临危受命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 |
一文不名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 |
苦口之药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 |
贫贱不能移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