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仪之德的成语故事


母仪之德

拼音mǔ yí zhī dé

基本解释母仪:作为母亲的典范。母亲的品德。泛指妇女的品德。

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郭皇后纪》:“好礼节俭,有母仪之德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母仪之德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母仪之德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妄自尊大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子阳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专意东方。”
期颐之寿 《南齐书·禇炫传》:“使渊作中书郎而死,不当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颐之寿。”
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刚正不阿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不阿。”
放牛归马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章甫荐履 《文选 贾谊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荐履,渐不可久兮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杀鸡取卵 希腊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》: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,从而一下子发大财,结果却一无所得
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玩具》:“细视良久,则笔意透出绢外,神采奕奕。”
行不顾言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