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井之徒的成语故事


市井之徒

拼音shì jǐng zhī tú

基本解释徒:人(含贬义)。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。

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5回:“三百余人,皆里巷市井之徒,胁肩谄笑之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市井之徒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市井之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不过尔尔 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》:“其红门局之梅花,姑姑庙之铁树,不过尔尔。”
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》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嘘寒问暖 冰心《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》:“孩子们安静听话,太太笑脸相迎,嘘寒问暖。”
颐指气使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神出鬼入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
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