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而不犯的成语故事

拼音róu ér bù fàn
基本解释犯:侵犯。指性情柔和,但不容侵犯。
出处《后汉书 胡广传》:“柔而不犯,文而有礼,忠贞之性,忧公如家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柔而不犯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柔而不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普天同庆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 |
心灰意冷 |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 |
荒淫无耻 | 徐迟《狂欢之夜》: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,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,丑态百出的,伤天害理的,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
兵荒马乱 |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 |
推三阻四 |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 |
今来古往 | 唐·崔珏《道林寺》诗:“今来古往人满地,劳生未了归丘墟。” |
止于至善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 |
十羊九牧 | 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 |
折臂三公 | 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