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拾即是的成语故事


俯拾即是

拼音fǔ shí jí shì

基本解释俯:低头;弯腰;即:就。一弯腰就可捡得;到处都是。形容为数很多;极容易得到。

出处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俯拾即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俯拾即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动天地,感鬼神 金·元好问《陶然集诗序》:“诗之极致,可以动天地,感鬼神。”
绿林大盗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。”
不骄不躁 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
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 清·方亨咸《邵村杂记·武风子传》:“其有道者欤?不然,何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耶?”
自己人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
刑期无刑 语出《书 大禹谟》:“刑期于无刑。”
扶摇直上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
鱼死网破 《杜鹃山》第五场:“他就是张网捕鱼,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。”
弟子孩儿 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二折:“我走到半路,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,道我是犯夜的。”
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