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n shì lì dǎo
基本解释因:循;顺着;势:趋势;利导:引导。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。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
因势利导的典故
战国时,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都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。后庞涓做了魏国的大将,因妒忌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,便砍断了他的双腿,还在他脸上刺字、涂墨。后来,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,辅助大将田忌率兵五万攻魏救韩。孙膑照田忌所说,挥师对魏都大梁发动进攻,逼庞涓从韩国退兵。果然,庞涓闻讯忙从韩国撤军。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。孙膑又对田忌说:“魏国的军队向来以勇猛凶悍著称,他们根本不会把我们齐国的军队放在眼中。会用兵的人,要懂得因势利导的意思,也就是说要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,加以引导,引诱他们中计。”于是,孙膑把吃饭的灶每天减少一批,制造出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。庞涓果然中计,留下步兵,只带精锐部队追击。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,并在一棵树上写下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”八个大字。庞涓到了马陵,想点火看树上的字。顿时,齐军万箭齐发,魏军伤亡惨重,庞涓身中六箭。兵败如山倒,他只得无奈地拔剑自刎。
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孙膑并不是叫孙膑,而是受了“膑刑”(断双腿)之后才得了这个名字的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因势利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外圆内方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 |
暮史朝经 |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 |
营私舞弊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南洋兵船虽然不少,叵奈管带……营私舞弊,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。” |
性急口快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那何小姐性急口快,便道:‘娘这话也说得是,那么着,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,叫我妹子跟了他去。’” |
敲诈勒索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” |
诈奸不及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正在五岳楼下来,撞见个奸诈不及的,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。”又第五十二回:“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迳入家里,来宅子后看了,便要发遣我们出去,他要来住。” |
扶摇直上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|
尘外孤标 | 《旧唐书·杜审权传》:“冲碎孕灵岳之秀,精明含列宿之光,尘外孤标,闲云独步。” |
妻儿老少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引了妻儿老少,和刘青等心腹三十余人,径投望江县天荒湖来。” |
心旷神怡 |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