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怪不怪的成语故事


见怪不怪

拼音jiàn guài bù guài

基本解释看见奇怪的事也不以为怪;能泰然处之。指遇事沉稳不慌。

出处宋 洪迈《夷坚三志 己 姜七家猪》卷二:“畜生之言,何足为信,我已数月来知之矣。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。”


见怪不怪的典故

宋代有个文学家写过一篇《姜子家猪》,记载了一个奇怪的故事。

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客店。这年春天,姜七隐约听到后院有人的哭声,开门去看,却又没有声音。有一天,五个客人住店。半夜里,他们听到了悲悲切切的哭声。他们循着哭声来到猪圈旁边,原来是一头老母猪在哭。有个客人喝道:“畜生,为什么在此作怪?”母猪说人话:“我本是姜七的亲母……”客人们大为惊奇,那母猪继续说:“我生前以养猪、卖猪为业,靠此发家……”母猪突然翻了个身坐起来:“我死之后,受罚投生为猪,如今后悔莫及……”第二天早晨,客人们把昨夜见到的事告诉姜七,劝他奉养那头老母猪。哪知姜七恼怒地说:“畜生的话何足为信!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!”两天后姜七突然发病,他怀疑母猪作怪,叫人把它杀了。没过几天,他就死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见怪不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自拔来归 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铺张浪费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》:“要勤俭建国,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艰苦朴素,同甘共苦。”
讴功颂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背腹受敌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自己人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
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
牛口之下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爱才如渴 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嫉恶甚严,爱才若渴,此韩愈之面目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