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本求末的成语故事


舍本求末

拼音shě běn qiú mò

基本解释舍:舍弃;求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
出处《关尹子 一宇》:“殊不知舍源求流,无时得源。舍本求末,无时得本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舍本求末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舍本求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浑然一体 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
穷年累世 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
老奸巨猾 《宋史·食货志上》:“老奸巨猾;匿身州县;舞法扰民;盖甚至前日。”
信及豚鱼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
存而不议 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作乱犯上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1回:“智者称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