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然无遗的成语故事


荡然无遗

拼音dàng rán wú yí

基本解释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

出处唐·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荡然无遗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荡然无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悬而未决 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门当户对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中卷:“个样村僧,岂是寻常种草?要得门当户对,还他景胜人奇。”
发综指示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势力之交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鉴影度形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2回:“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,一齐摆出仔细瞧看,或者寸纸,或者只字,鉴影度形,一概俱无,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。”
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《石屏集 论诗绝句》:“有时勿得惊人句,费尽心机做不成。”
喟然长叹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
夫唱妇随 《关尹子 三极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妇者随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