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极泰来的成语故事


否极泰来

拼音pǐ jí tài lái

基本解释否:坏;泰:好;顺利。坏到极点;好的就来了。指事物发展到极点;就会向对立面转化。

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否极泰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否极泰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面黄肌瘦 元 杨梓《霍光鬼谏》:“眼欺缩腮模样,面黄肌瘦形相。”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林下风致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疙里疙瘩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五回:“滋着一脸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领,腰系丝绦,疙里疙瘩,光着两只脚,拖一双破草鞋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