箕山之志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同“箕山之节”。
出处三国 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者也。”
例子文帝问曰:‘闻有箕山之志,何以在此?’秀曰:‘以为巢许狷介之士,未达尧心,岂足多慕。’帝甚悦。《晋书 向秀传》
基础信息
拼音jī shān zhī zhì
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ㄓˋ
感情箕山之志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人的节操。
近义词箕山之节、箕山之操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倒背如流(意思解释)
- 轮焉奂焉(意思解释)
- 彬彬有礼(意思解释)
- 上下其手(意思解释)
- 快马加鞭(意思解释)
- 八斗之才(意思解释)
- 绰有余裕(意思解释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流离转徙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以弱制强(意思解释)
- 闭关自守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粗制滥造(意思解释)
- 作壁上观(意思解释)
- 文山会海(意思解释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释)
- 分工合作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释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释)
- 爱毛反裘(意思解释)
- 妙语连珠(意思解释)
- 刚愎自用(意思解释)
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释)
※ 箕山之志的意思解释、箕山之志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齿牙为祸 | 齿牙:比喻谗言。指谗言拨弄,造成灾祸。 |
捻神捻鬼 |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。 |
聋者之歌 | 聋者学人唱歌,却听不到歌声,无以自乐。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,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。 |
一视同仁 | 视:看待;仁:仁爱。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亲疏。 |
孤身只影 | 形容孤单一人。 |
自我批评 |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。 |
反求诸己 | 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 |
普天同庆 | 普:普遍;天:天下;庆:庆贺。普天下共同庆祝。 |
长命富贵 |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。 |
难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山雨欲来风满楼 |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。 |
晓以大义 | 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 |
无时无刻 | 时、刻:时间;时候。没有一时一刻。 |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,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
繁文缛节 |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 |
经纬天下 | 经,纬:治理。指治理国家。 |
稳操胜券 | 稳:稳当地;操:拿着;掌握。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。比喻有胜利的把握。 |
隳肝沥胆 | 隳:毁坏;沥:液体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诚无比。 |
目不斜视 | 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 |
抱恨黄泉 | 黄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阴间。心怀遗憾离开人世,死有遗恨。 |
女生外向 | 向:朝着,引申为偏爱。女子成人总要结婚。指女子心向丈夫家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迭床架屋 | 床上搁床,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复、累赘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