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逖之誓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。
出处《晋书·祖逖传》:“元帝时藩王争权,晋室大乱,元帝以逖为奋威将军、豫州刺史,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,击揖而誓曰:‘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。’”
基础信息
拼音zǔ tì zhī shì
注音ㄗㄨˇ ㄊ一ˋ ㄓ ㄕˋ
感情祖逖之誓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积不相能(意思解释)
- 劳燕分飞(意思解释)
- 浪迹江湖(意思解释)
- 讴功颂德(意思解释)
- 章甫荐履(意思解释)
- 以小见大(意思解释)
- 气充志骄(意思解释)
- 打肿脸充胖子(意思解释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释)
- 色中饿鬼(意思解释)
- 隳肝沥胆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志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释)
- 便还就孤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勤学苦练(意思解释)
-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(意思解释)
- 薪尽火灭(意思解释)
- 冒失鬼(意思解释)
- 药石无效(意思解释)
- 精兵强将(意思解释)
- 今夕何夕(意思解释)
- 天下为一(意思解释)
- 踉踉跄跄(意思解释)
- 鸡毛蒜皮(意思解释)
※ 祖逖之誓的意思解释、祖逖之誓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登大雅之堂 |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
捻神捻鬼 |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。 |
残花败柳 | 败:衰败。残:凋残。凋残的柳树,残败了的花。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。 |
辙鲋之急 | 辙鲋: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。比喻因厄迫身。 |
习非成是 |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 |
论黄数白 |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。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。极言财富之多。 |
先声夺人 | 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 |
如法炮制 |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。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。 |
坏法乱纪 | 破坏法制和纪律。 |
目不转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三长两短 |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 |
空口无凭 |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刀光剑影 | 刀的闪光;剑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;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。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;干坏事。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。 |
语短情长 | 语言简短,情意深长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异途同归 | 途:道路;归:归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归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径;得到相同的效果;达到相同的目的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平心而论 | 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通俗易懂 |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 |
鲜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。形容鲜血流淌不止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