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ēi

虎威


拼音hǔ wēi
注音ㄏㄨˇ ㄨㄟ

虎威

词语解释

虎威[ hǔ wēi ]

⒈  指武将的威风。

general's power and prestige; fear-inspiring prowess;

引证解释

⒈  虎身上一种骨头的名称。

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毛篇》:“虎威如乙字,长一寸,在脇两旁皮内,尾端亦有之。佩之临官佳;无官,人所媢嫉。”
宋 黄休复 《茅亭客话·李吹口》:“虎有威,如乙字,长三寸许,在胁两旁皮下。取佩之,临官而能威众,无官佩之,无憎疾者。”
按,二说微异。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一回:“大凡是个虎,胸前便有一块骨头,形如乙字,叫做虎威,佩在身上,专能避一切邪物。”

⒉  威武的气概。

唐 汪遵 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二篇三:“他一叫唤起来,真是有咆哮生风的虎威。”

⒊  犹威吓。

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醉卺》:“[丑喜介]妙哉!妙哉!被我一阵虎威,弄得他伏伏贴贴。”

⒋  旧时对武人的敬称。

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今日小弟 陈达 不听好言,误犯虎威,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,无计恳求。今来一逕就死。”

⒌  汉 代 西京 警夜的更署名。

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次有 天禄、石渠,校文之处;重以 虎威、章沟,严更之署。”
吕延济 注:“虎威、章沟 皆更署名。”

⒍  三国 蜀 都门名。

《文选·左思<蜀都赋>》:“内则 议殿、爵堂,武义、虎威 宣化之闥。”
刘良 注:“议殿、爵堂,殿堂名也; 武义、虎威,二门名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虎威[ hǔ wēi ]

⒈  形容武将勇猛威风的气概如同老虎般凶猛。

《薛仁贵征辽事略》:「托总管虎威,某当效死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六回》:「你瞧本府大人,今天头一天接印,就发这们一个虎威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虎威"的意思解释、虎威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发生战争的时候,往往有人狐假虎威,仗着敌人威势反过来欺压自己同胞。

2.你不要狐假虎威,以势压人。

3.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,终于死灰复燃,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中饱私囊。

4.这些恶人尽在老百姓面前狐假虎威,一碰到大官无不哈腰鞠躬。

5.共六招,分别是狐假虎威,兔死狐悲,狐奔鼠窜,衣狐坐熊,犬迹狐踪。

6.他也没啥本事,只因为出身官家,便狐假虎威,为非作歹起来了。

7.第八十四章曾四走运升官狐假虎威收税。

8.白马寺僧人不法,我久经耳有所闻,只因行远自迩,登高自卑,若不先将这出入宫帷的幸臣,狐假虎威的国戚惩治数人,威名不能远振,这班鼠辈,也不能畏服。

9.有主人在场,狗腿子们也狐假虎威,更加肆无忌惮打骂长工了。

10.见过嚣张的,没见过这么嚣张的,刘崎一干人等都是些山尖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,没什么办事,狐假虎威还行,遇到扎手的硬点子,气势就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