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íyán

执言


拼音zhí yán
注音ㄓˊ 一ㄢˊ

繁体執言

执言

词语解释

执言[ zhí yán ]

⒈  发表意见;提出建议。

执言守事,无所违禁。

make positive assertions;

引证解释

⒈  拿出主张;建白。

《易·师》:“田有禽,利执言,无咎。”
王弼 注:“物先犯己,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。”
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,必须执言,无得妄有畏惧,知而寝默。”

⒉  谓坚持自己的话,不改口。
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折狱》:“公曰:‘井有死人,恐未必即是汝夫。’妇执言甚坚。公乃出尸于井,视之,果不妄。”

⒊  借口。

《金史·叛臣传·张觉》:“及 金 人伐 宋,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执言"的意思解释、执言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沈伯伯,谢谢,我会坚持下去的,早朝间大兴文字狱的时候,尚有追求正义之士仗义执言,何况现在这么好的政治环境呢,您放心吧。

2.幸好还有不少有良知的专家仗义执言,才免遭立马启动的后果。

3.在知识分子受到压制的关头,他敢于仗义执言za ojv.com,他的功德和形象在中国知识界永远闪烁着光辉。

4.爱丽丝仗义执言,声言母连达没做错什么,“真正有错的是‘火星人类’自己。

5.我在备课时就考虑,当学生不了解火烧圆明园背景的情况下,对于这封信的分量与价值不会把握得很好,他们感受不到雨果先生那种仗义执言的高贵品质。

6.你也是堂堂七尺之躯,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、仗义执言呢?

7.慕迟的院落近来荒了不少,那些精灵花仙自从知道他是谪仙以后再没来院中游乐,正如当年被贬时仙友四散,肯为他仗义执言的只有一人。

8.他性情耿直,总爱仗义执言。

9.一时间群情激愤议论纷纷,百姓都力挺这位有胆识的书生对其仗义执言称赞有加,而对朝廷的屈辱求和恨得咬牙切齿。

10.张师傅为人公道,能仗义执言,敢打抱不平。